跳到主要內容區塊
手機選單
:::

地理環境

    位置圖

    (一)地理位置

      阿蓮區位於高雄平原東北端,東經120度19分23秒,北緯22度53分03秒附近,坐落高雄市治西部的北端,區境位於二仁溪與阿公店溪之間,東隔大崗山與田寮區為界,西與路竹區接壤,北以二仁溪與台南市關廟區、歸仁區為界,南與岡山區接壤。 

    (二)氣候水文

      阿蓮區位於臺灣西南部,在北迴歸線以南,屬於熱帶季風氣候區,冬季涼爽乾燥,夏季炎熱多雨,春秋兩季均甚短暫。臺灣本島由於位在亞洲大陸和太平洋的接觸帶上,季風盛行,氣候受季風的影響很大。夏季盛行西南季風,從5月上旬到9月下旬,為期約4個月,但帶著大量的水氣,使在此期間內臺灣南部和西南部降雨的機會大增,是1年中降雨較多的時期,也是重要的雨季。在冬季吹東北季風,臺灣東北部和北部地區的雨季,西南部地區的阿蓮則無法受此雨的潤澤而形成乾季,常有缺水的現象產生。

      阿蓮雖位於高雄市境內,但離臺南氣象局觀測站反而比高雄觀測站近,故在此將兩地之觀測記錄同時列入參考比較。阿蓮年平均溫約25度,年溫差相當大,夏季溫度最高可達約36度,冬季氣溫寒流來襲則最低約7度,上下高達29度之多。降雨量約1670公釐(台南、高雄兩地之平均),可謂不少,只是大致集中於每年的4月到9月,其餘月份的雨量相當稀少。從全年的降雨日數來看,降雨的日數並不多,而且相當的不平均,尤其颱風季節來臨,單日的雨量最高可達300多公釐。

    大崗山一隅風景圖  颱風是臺灣的天然災害之一,根據氣象局的統計,西元1897年至1996年的100年間,臺灣地區一共遭受348次颱風的侵襲,每年平均有3.5個侵臺颱風,而且大都集中在7至9月間,雖然說氣象局都能預測颱風的動態,呼籲民眾做好防颱準備,每次隨颱風而來的暴風,豪雨及浪潮,多少都會造成民眾財物甚至生命的損失。

    (三)山川河流  

    大崗山

      大崗山是從平原突起的一座台地狀的方山,是阿蓮唯一較高的地方。大崗山南北長約4公里,東西寬度不到2公里,西南部海拔最高達312公尺,山頂的平台面由西向東緩緩傾斜約8°。山的西側是高約30公尺到50公尺的直壁狀陡崖,向南北延長,山的東側也呈30公尺的石灰岩陡崖,陡崖的下方露出青灰岩。

      大崗山是隆起的珊瑚礁石灰岩,是臺灣本島少數擁有如此地形的地區,由於石灰岩岩質疏鬆多孔,雨水下滲容易,因此地表幾無溪流形成,且地表的珊瑚礁石灰岩因為溶蝕作用的原因,表面呈現許多窪洞溝槽,崎嶇難行,有時形成較大的狹長岩溝,構成一線天之類的小地形,有時形成具有淺凹之石灰阱(Doline),或灰岩殘丘,整個山形表面並不是很平整。

    大崗山風景區風景圖  大崗山的地層岩性可分為: 

    1. 臺地堆積物:大崗山的山頂部份主要由30公分以下之圓礫、沙及黏土組成,因曾受紅土化作用而呈紅褐色,與其下的石灰岩層呈不整合的關係。
    2. 山麓堆積物:本層由高斷崖之岩層崩落堆積而成,分佈於大崗山的四周,其主要成分為大塊之石灰岩礫、泥沙及土壤,偶有紅土滲雜其中,其下界與上新世岩層以不整合相接。
    3. 大崗山石灰岩層:大崗山的石灰岩層平均厚度約在40公尺,主要由生物碎屑所組成的岩礁構成,其中以珊瑚礁為最多,在北段大崗山的崗山頭地區,以生物細小碎屑及二枚貝、掘足類和有孔蟲化石為主;中部的石灰岩,以底棲固著性生活的生物為主,大致有石灰質藻、鈣質海綿、苔蘚蟲,及一些珊瑚、貝類碎屑與有孔蟲化石等所組成;南段石灰岩,始有群體珊瑚出現,屬真正珊瑚礁石灰岩。石灰岩層下段接近泥岩之部分呈現相當多的孔隙,由於泥岩層為不透水層,故地下水積聚於石灰岩與泥岩交界面處。
    4. 泥岩層:大崗山的泥岩厚度約550公尺,屬分佈於臺灣西南部的上部古亭坑層。其泥岩分為兩部分,其下部分為甚純的暗灰色泥岩,為大崗山石灰石底盤之基岩;其上部份為呈灰白色之鈣質泥岩,內含相當多之生物碎屑與化石,其位置介於石灰岩與暗灰色泥岩之間,是兩者之間的過渡地帶,厚度可由數十公分到數公尺,稱之為泥灰岩。

    二仁溪
    二仁溪風景圖

      二仁溪原名「二層行溪」,民國49(1960)年經臺灣省政府公佈核定改名為二仁溪,發源於高雄市內門區木柵里山豬湖,是高雄市、台南市的界河,流經高雄市內門、田寮、阿蓮、湖內、茄萣等區,及台南市龍崎、關廟、歸仁、仁德等區與台南市灣裡,在茄萣區白砂崙附近流入臺灣海峽,全長62.2公里,平均比降是1:142,是本省緩降河川之一。

      二仁溪為南台灣主要河川,沿岸自然生態保持原始風貌,鳥類成群、燕巢泥洞繁多,魚群於水生植物旁嬉戲,動植物皆在生態保育下自然的棲息繁衍。

     

    :::
    ▲開啟 ▼關閉